儲罐網訊:
據外媒4月24日消息,有分析師稱,初步跡象顯示,亞洲天然橡膠價格的最壞時期或已過去。
指標TOCOM期膠本周稍早跌至每公斤196.7日圓,創下2009年9月以來的最低,周四交易中回升至204日圓。TOCOM期膠今年迄今已下跌了近26%,較2011年2月時創下的的2008年金融危機后高點下滑了61%。
下跌背景是全球輪胎需求疲弱-輪胎行業占到橡膠需求的約60%-高水平庫存以及全球主要產膠國未能限制供給。不過有一些指標,無論是技術性指標還是基本面指標,都表明橡膠價格或已接近底部。
在亞洲,一個問題是高庫存,尤其是頭號進口國--中國。每當價格開始上漲,中國買家都能夠動用庫存,用來替代從海外供應商進口。
上期所橡膠庫存在2月時曾增加至207,658噸,為約10年來最高水平,但自那之后,該交易所的橡膠庫存開始下滑,截止4月18日當周,已經下滑至170,000噸。截止3月31日的日本港口的橡膠庫存亦下滑,為自去年10月以來首度下滑。但庫存仍位于歷史高位附近,庫存下滑顯示市場供應過剩局面或開始緩解。
同時在泰國、馬來西亞和印尼等主要天然橡膠生產國,供應量也開始下滑,因已經進入干燥期,這限制農戶割膠量。泰國是全球最大的橡膠生產國,該國正遭遇干旱的侵襲,且該國政府也擔心干燥天氣將導致其橡膠、大米和蔗糖等弄作物產出下滑。
厄爾尼諾天氣會導致太平洋地區海平面氣溫升高,預計今年晚期或出現該類天氣,其通常會導致東南亞地區和澳洲較為干燥。澳洲氣象局4月8日稱,今年出現厄爾尼諾天氣的概率已經超過70%。世界氣象組織稱,其多數氣象模型均顯示今年將出現該類天氣。
天然橡膠產出下滑或與需求增加出現的同一個時間段,因全球汽車銷售量已經在增加。數據顯示,中國第一季度的汽車銷售量同比增加了9.2%,而中國汽車協會此前預計中國今年汽車銷售量增幅為8-10%。美國3月汽車銷售量同比增加5.7%,較分析師預估大幅增加兩倍;同期英國的汽車銷售量大幅增加17.7%,德國汽車銷售量則增加5%。
這中需求改善的跡象已經在TOCOM橡膠期貨市場獲得體現,目前已經轉向溫和的正價差狀態,而此前數周均為逆價差。6月橡膠期貨較現貨月10月合約升水1.8%,而就在一個月前,貼水為3.3%,三個月前為升水2.6%。
如果中國橡膠庫存持續下滑、厄爾尼諾天氣削減主產國橡膠產出而全球汽車銷售仍維持強勢的話,全球橡膠供需平衡就會面臨風險。 |